隨著我國用電負荷提高,跨區域、大容量、遠距離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集中投產,電力系統形態及運行特性發生了重大變化,電力系統安全面臨著諸多新問題,如電源電網發展規劃不協調、交直流電網發展不協調、新能源大規模集中并網帶來不穩定性、自然災害和外力破壞頻發,發生大面積停電事故的風險加大等。
特高壓交流發展相對滯后,“強直弱交”存在重大安全隱患
近年來,特高壓直流工程集中投產,已建在建達16回,與此相對應的特高壓交流工程建設相對滯后,已建在建僅8回,且多為輸電工程,特高壓交流尚未成網,難以發揮作用,依靠現有的500千伏主網架無法承受特高壓直流故障帶來的巨大功率沖擊。
華北—華中兩大電網僅通過1000千伏長南單線聯系,電網結構薄弱,不能滿足±800千伏哈鄭直流安全穩定運行要求。長南線南送500萬千瓦。哈鄭直滿流率運行方式下,哈鄭直流單極、雙極閉鎖故障,都會突破長南線靜穩極限650萬千瓦,導致電網失穩,震蕩解列裝置動作后,頻率跌至49.3赫茲至48.5赫茲以下,低頻減載切除991萬千瓦負荷后才能保住電網穩定。為避免直流單、雙極閉鎖故障后電網失穩,分別需要聯切河南200萬千瓦和540萬千瓦負荷,否則將造成較大電網事故。
在交流電網得不到配套加強的情況下,±800千伏酒湖直流投運后,華北—華中電網安全穩定問題進一步突出。酒泉—湖南特高壓直流工程2015年5月獲得核準并開工建設,計劃2018年建成投運。酒湖和哈鄭直流工程輸電走廊相同,沿線災害較多,增加了直流兩極及以上故障的概率??紤]一回直流單極閉鎖、另一回直流雙極閉鎖或兩回直流同時雙極閉鎖,華中電網失去的直流功率將達到1200萬千瓦或1600萬千瓦,均會導電網失穩、長南線振蕩解列后,華中電網低頻減載置動作,將切除荷1032萬千瓦,勢必造成重大電網事故。
交流電網規模與直流容量不匹配,多直流饋入地區存在大停電事故風險
電網發生事故擾動,產生頻率波動時,系統依靠大量旋轉設備的轉動慣性進行調節,稱為“轉動慣量”。系統的轉動慣量越大,承受頻率波動的能力越強。由于多回直流換相失敗、閉鎖引起的頻率沖擊大,交流同步電網規模相對不足,轉動慣量較小,極易導致系統穩定破壞。
華東電網現已饋入直流10回,其中特高壓直流6回,最大額定功率800萬千瓦。仿真計算表明,華東電網234條500萬千伏線路任一回故障,均可能導致華東電網8回以上直流同時換相失敗,如果故障不能快速切除,將導致多回直流閉鎖,華東電網出現大量功率缺額,造成系統頻率大幅下降,嚴重時低頻減載動作,系統損失大量負荷,可能引發較大電網事故。
考慮已核準在建的錫盟—泰州(額定功率1000萬千瓦)、晉北—南京(額定功率800萬千瓦)準東—皖南(額定功率1200萬千瓦)特高壓直流工程。2019年華東電網饋入直流將達到13回。屆時,電網頻率穩定問題將更加突出,可能引發大停電事故。
廣東電網現已饋入直流8回,其中特高壓直流2回,額定功率500萬千瓦。廣東境內羅洞、北郊、花都、增城、穗東等55條500千伏交流線路任一回故障,均可能導致南方電網7回以上直流同時換相失敗,若故障不能快速切除,將導致多回直流閉鎖,廣東電網與主網解列,損失負荷將超過30%。
500千伏電網短路電流超標問題日益顯現,傳統控制措施嚴重削弱了電網支撐能力
隨著用電負荷、裝機容量的大幅提高,特高壓、配電網“兩頭”薄弱,500千伏電網越來越密集,短路電流超標問題日益顯現,京津唐、長三角、珠三角和三峽地區的問題最為突出。2003年以來,我國已經開始應對500千伏樞紐變電站短路電流超標問題。傳統的控制短路電流措施主要是采取線路拉停、出串和主變中壓側開斷等,這些措施使電網結構完整性遭到破壞,安全隱患增加。2019年,在傳統措施基礎上,國家電網公司仍有45處廠站短路電流超標。